馬拉松(Marathon)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分全程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馬拉松跑全程約42.195公里,也就是42.195千米。
歷史上馬拉松跑全程的距離有過幾次改動,下面我們先來看看:
1896年:40公里
1900年:40.26公里
1904年:40公里
1906年:41.86公里
1908年:42.195公里
1912年:40.2公里
1920年:42.75公里
1924年以后至現在:42.195公里
馬拉松跑還分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全程約21公里,四分馬拉松跑全程距離10548.25米。
馬拉松跑全程大約要用多長時間
目前的馬拉松跑全程世界紀錄發生在2014年9月28日,柏林馬拉松,肯尼亞選手丹尼斯·基米托以2小時2分57秒的成績奪冠,驚人地將原世界紀錄提高了26秒,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跑進2小時3分大關的男子馬拉松選手。而女子馬拉松跑世界紀錄是英國女子長跑名將拉德克里夫在2003年4月13日的倫敦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15分25秒的世界最好成績,這個成績也在2004年1月1日被國際田聯宣布為女子馬拉松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另外,由于跑馬拉松全程需要很專業的訓練之后才能完成,國際上比較普及的是四分馬拉松長跑。四分馬拉松,一般不需專業訓練也可完成。初始者需要大約1小時45分鐘完成。長期堅持四分馬拉松的長跑愛好者則一般在1小時左右完成。
起源
“馬拉松第一人”斐里庇得斯的雕像
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其距離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但比賽都是用42.195公里)。這個比賽項目的起源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
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在雅典東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語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長眾多茴香樹而得名。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賽跑就得名于此。
發展
馬拉松現場
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采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議,并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臺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丈量為26英里385碼,折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后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女子馬拉松開展較晚,1984年第23屆奧運會才被正式列入比賽項目。
1896年首屆奧運會后,馬拉松賽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行,美國從1897年起舉行波士頓馬拉松賽,至2000年已舉辦了104屆,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馬拉松在公路上舉行,可采用起、終點在同一地點的往返路線或起、終點不在同一地點的單程路線。比賽時,沿途必須擺放標有已跑距離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設一個飲料站提供飲料,兩個飲料站之間設一個用水站,提供飲水或用水。賽前需經身體健康檢查,合格者方可報名參加比賽。
中國史上第一屆馬拉松比賽在南京舉辦,自近代體育傳入中國后,中國有記錄的首屆馬拉松比賽的賽道位于南京與鎮江之間。其中賽道的最后一段路程,即南京的中山門到新模范馬路這一段。1910年11月17日(農歷十月十六日),《時報》發出了一份比賽預告:“各報館鑒:長距離競走會從鎮江金山頂起,至南京勸業會紀念塔止。十七(日)發足,十九(日)達會場”。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時,“競走”這個詞并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人們對于跑步比賽的通用稱呼之一。“長距離競走”即指長途賽跑。賽道以鎮江的金山為起點,終點設在南京的南洋勸業會的紀念塔,分為不連貫的三段,在三天內進行比賽。參加比賽的有十余人,中途退賽和犯規的選手除外,共有六人跑完全程,同時到達比賽的終點,排名不分先后。
馬拉松比賽規則
原本馬拉松比賽沒有設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但國際田聯(IAAF)為了刺激公路比賽的發展,決定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設立馬拉松、競走等公路比賽的世界紀錄。
選手的身體情況需得到比賽醫療機構的認可,方能參加比賽。
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運動員不能隨便喝水
42.195公里的距離對于人類來說,是一次對體能極限的挑戰。在比賽中,運動員雖然也會從路邊的小桌子或者是路邊站立的人手中接過來一些水。而這飲用水卻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遞的。
在馬拉松賽中,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提供水和其他飲料,而在比賽路線上,每隔2.5公里有一個飲料站。水和飲料放在運動員經過時容易拿到的地方,運動員也可自備飲用水,并且可以在他們要求的地方設置飲料站。飲用水和濕海綿提供站設置在兩個飲料站之間。在那里,長跑運動員和競走運動員經過時可以取到飲用水,還可以從海綿中擠水沖洗頭部,起到冷卻作用。除此之外,運動員不能從比賽線路上其他地方獲得飲料。
可以說,“水”是馬拉松比賽中規定最為嚴格的部分。除此之外,運動員只要在裁判的監督下沿正確的路線比賽即可,如有特殊原因,還可在裁判員的監督下離開賽跑路線,但如果不在監督下離開就會失掉比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