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本書似乎開始在我的群體里流傳,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是在一個公眾號上面,鮮紅的封面非常吸引我。后來翻開了這本著作,成就了我看書最老的一次記錄。這套書三本,每一本都挺厚的,但是絲毫不影響我看這本書的速度。這大概是我看的最快的一套書了吧。因為真的停不下來呀,睡覺之前都在想要不要繼續看一點還是早點睡。
最喜歡的角色還是茉黛女勛爵了吧,因為她是一個超級獨立自主的女人吶。我羨慕的是她的愛情。茉黛和沃爾特二人的愛情是在不可能中沖出了可能。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部的末尾,那個時候的形式可謂千鈞一發。作者花了不少筆墨來鋪墊戰爭的開始,但是最為作者和讀者,我們都知道世界大戰最終是爆發了的。所以作者這這個的本意肯定不是為了制造世界大戰爆沒爆發的懸念,而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制造茉黛和沃爾特二人之間愛情的曲折,更重要的是,通過二人的心理描寫,讀者也走上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歷程。讀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轉折來感受兩人的心路歷程。當世界大戰最終已經敲定了爆發的板磚,讀者的心情也隨之落到了最低:難道兩個人真的不能走到一起去了嗎?
但是這是話鋒一轉,沃爾特在會議結束時攔住茉黛并堅定地提出求婚。這讓我眼前一亮并覺得自己之前的質疑十分可笑:對啊,戰爭怎么可能阻止得了這對鴛鴦呢?
這時茉黛表現出一個女子的柔弱,雖然她堅定地想要嫁給沃爾特,但是她覺得十分迷茫,并不知道他們的婚姻要怎樣走下去。這個時候,沃爾特就展現了他堅定并細致的特點。他安慰茉黛并謹慎安排了他們的婚禮,所有的一切,包括誰去接送茉黛,在哪里見面,去哪里結婚,誰來做證婚人,在哪里度過洞房花燭夜,甚至證婚人的禮服,因為艾瑟爾當時已經沒有錢去買衣服,因此沃爾特甚至給艾瑟爾買好了禮服,他默默地安排這一切,同時也就表露出了他對這個婚姻的堅決。
另外一個角色我覺得特別適合用這本書的主題句“世界是屬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屬于我的”,這個角色就是艾瑟爾的弟弟比利。故事的序幕就是為他寫的,從他一個人經歷了黑暗礦洞的成人禮到他決定謊報年齡參軍,讀者看到了他成長為一個巨人的過程,對于比利來說,他的故事不是隕落的過程,而是一個升起的過程。雖然比利在故事中出場并不多,但是他給我樹立了“勇敢者”的形象。
另外一個讓我心痛的角色是俄國的格里戈夫,從他最開始攢錢到把船票讓給弟弟到從軍到最后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我看見他的美國之夢一步步幻滅,他大概是故事中最沒有希望的一個角色,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他的命運,是艱苦的,是消極的,但是他這個角色卻莫名給了我許多正能量。也許格里戈夫才是最為真實的一個角色。
最后想說一說了羅伯特,也就是沃爾特的表親。可以說茉黛和沃爾特的婚姻是他促成的。在沃爾特還沒有堅定不移之前,是羅伯特給了他信心。但是羅伯特自己是不太幸運的,因為他是一個同性戀者。在那個年代,似乎不大能被認同,所以他自己是絕望的,但他給了沃爾特希望,這一點讓我特別感動。
總之,這本書真的給了我停不下來的感覺。總之,這本書讓我覺得值得一讀。